在當前的全球智能科技熱潮下,無人機是發展快、受矚目的新興領域之一。紅杉資本創始人MichaelMoritz曾表示:“無人機是未來大勢所趨,幾十年后,無人機會像火車、汽車一樣普遍。”
隨著無人機引發市場狂歡,各路資本紛紛涌入,就是更具大眾性的消費級無人機行業。但是隨著競爭日益白熱化,市場潛力變現到達天花板,中小型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而自2016年以來,特別是2017年無人機擾航事件愈加頻頻發生,消費級無人機陷入了發展的瓶頸和資本寒冬。
消費級無人機面臨瓶頸
無論是國內的西南地區無人機連續擾航事件、無人機實名制新政出臺,還是歐美各國相繼收緊無人機監管,加強對于非法無人機飛行活動的管控,在過去一年多以來,消費級無人機行業遭遇了一段頗為驚險的動蕩期。
在沒有市場作為發展支撐以及市場監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從2016年底開始,國內無人機市場雖然依然保持穩定增長,但是狂熱的資本開始逐漸退場。根據畢馬威和CBInsights共同發布的風投報告顯示,全球無人機行業在2016年第三季度僅獲得共計5500萬美元的投資,相比去年同期融資額1.34億美元大幅縮水。
反映在企業方面,不僅億航、零度智控等無人機公司大批裁員,連行業巨頭大疆創新的市場份額也出現了下滑趨勢。在國外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美國無人機企業Lily也因資金困難,無法完成無人機生產訂單而被迫宣布破產。
在此情況下,很多面臨著生存危機或是發展困境的無人機企業選擇了從消費級無人機向工業級無人機轉型,推動了工業級成為繼消費級之后的新爆發點。無人機在農業植保、物流配送、警務消防、地理測繪、甚至是外賣領域都得到了快速應用,工業無人機開始掀起新的市場熱潮。
工業無人機成市場新寵
與消費級無人機的發展現狀喜憂參半不同,工業無人機市場近兩年來呈現蓬勃生機,各領域需求潛力加速釋放,前景一片大好,儼然已成為市場新寵。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工業無人機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工業無人機銷售規模為16.31億,同比增了55%,2016年銷售規模達26.1億元,同比增長60%,預計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在未來十年將會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或達到165億的市場規模。
工業無人機的市場熱度不僅體現在數據方面,在其應用場景的擴張態勢上也有充分體現。此前,工業無人機發展緩慢,應用領域也相當有限,但是如今在澎湃熱潮推動下,產品創新更為迅速,產品種類也更加多元化。
人工智能助推工業無人機應用領域擴張
近兩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爆發,對于工業無人機的提速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于工業無人機相對于消費無人機在技術水平要求上更高,也更為嚴格,以往傳統的工業無人機應用場景較為局限。
不過目前,在飛控系統、動力系統持續升級的基礎上,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成,讓工業無人機在礦產資源勘探、地理監測、農作物檢測、消防救災、電力巡查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應用場景中也得到了愈加廣泛的應用。
未來,隨著進一步深入融合各種前沿科技,以及在設計理念與零配件技術、續航能力上持續提升,工業無人機還將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并有望創造出超越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奇跡。